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,英文全名: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)是一种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。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抗原的检测,还可以用于抗体的测定。
ELISA的基本步骤包括:
1. 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上,并保持其免疫活性;
2. 测试时,将待检样本与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反应,按照特定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原或抗体结合;
3. 通过洗涤步骤分离抗原-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成分;
4. 添加酶底物,催化反应产生显色,从而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。
ELISA检测的目标是为实验提供准确的依据。为确保实验数据的有效性,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,这包括在样本收集前制定详细计划。
在ELISA试验中,血清和血浆是常见的样本类型,但样本中的干扰物质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,因此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两大类。
内源性物质
研究显示,约40%的人血清样本中可能含有非特异性干扰物,常见的干扰物包括类风湿因子(RF)、补体等。这些物质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。
类风湿因子
在血清中,类风湿因子的IgM和IgG可以与ELISA系统中的捕捉抗体和酶标记二抗结合,从而导致假阳性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可以采用以下方法:
- 用F(ab)2替代完整的IgG;
- 对样本进行热变性处理;
- 在样本中添加降解剂如2-巯基醇以降解RF。
补体
在ELISA过程中,抗体可能会发生构象变化,暴露出与补体C1q结合的位点,这可能导致假阳性。为避免此类情况,可以通过EDTA稀释样本或加热处理来灭活C1q。
外源性物质
外源性干扰物质多源于样本采集和存储不当,包括样本溶血、细菌污染等。
样本溶血
人为因素引起的样本溶血会释放血红蛋白并产生过氧化物酶活性,干扰ELISA的结果。为避免此情况,采样时应尽量避免造成溶血。
样本污染
细菌污染会导致内源性酶的释放,从而干扰ELISA测定结果。目前,推荐采取严格的样本处理和存储规范,以减少这一风险。
结论
除了考虑试剂和操作因素外,还应从样本因素进行深入分析,以排除干扰,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。只有在保证样本质量的前提下,才能确保ELISA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
提供精确的检测结果,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致力于推动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,确保每位客户都能够获得最专业的检测服务。